English

5万元资产是如何发展到21亿元的

1998-11-30 来源:光明日报 喻晓 我有话说

编者按:为使煤炭企业尽快摆脱困境,国家实施了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关停小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无疑有利于整个煤炭行业的扭亏增盈。但煤炭企业能不能走出困境,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己的努力。在这方面,内蒙古伊克昭盟煤炭集团公司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的经验一是要有一个刻苦敬业的领导班子,二是要坚决打破大锅饭的劳动工资制度,三是企业要面向市场,加强管理。这几方面做好了,煤炭企业的潜力大得很。

内蒙古伊克昭盟煤炭集团公司1988年以5万元借款起家,到1997年资产增值到21.7亿元,仅1997年就上交利税2.1亿元,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和全国重点企业、行业50强,并且是全国煤炭企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地方煤炭产运销经济实体,该集团通过煤炭业的生产、短途运输和生活服务等途径,为民族地区提供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有近30万人口依靠煤炭产业生活。

白手起家的伊克昭盟煤炭集团公司是隶属伊克昭盟公署管理的国有企业,创办之时只有盟财政局借给的5万元开办费。伊煤的决策人客观分析了伊盟地下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煤炭市场行情,决心闯出一条依托资源,开发市场,以销定产,产销结合,突出效益,快速发展的新路子。

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所属的东胜煤田,是我国优质煤炭基地。其地下煤层不但贮藏层厚,而且易开采。这种燃烧值大、含硫量很低的煤,是我国冶金、化工、机械、电力等行业的优质能源。特别是用这种煤实施煤沫顶吹技术比传统技术可降低120公斤煤耗;其它指标可比原来提高15%以上。伊煤公司抓住这一天赐契机,向各大钢厂进军,把伊煤的优质煤用到了国家极需的关键环节产业。

在传统的煤炭行业中,挖煤的不卖煤,卖煤的不挖煤。煤矿和国营经营公司都亏损,而一些煤贩子却大发其财。伊煤公司打破常规,在煤炭行业中率先走向市场——自己采煤,自己卖。并且主要在经营上寻求新突破,大胆向用户、向高科技企业推销自己的产品。他们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解决运输问题,缓解主体矛盾,使企业迅速获得发展壮大。1990年以来,伊煤公司克服运输力量紧张、铁路运输矛盾突出的困难,开发、开拓了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煤炭用量大的市场,并且重点向冶金、电力方面倾斜,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支柱性产业的发展,同时伊煤自身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从企业内部来说,一些企业效益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表现在机器设备大量闲置,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产出低,人力资源大量闲置,致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不成比例。伊煤公司力争在利用企业资源的问题上,作到科学、节约、高效,先算一下吨煤成本,再计算收益年限,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决定产量。这样按照市场的要求决定生产经营,就不会出现花了大量的资金、搞一堆破烂、养一堆闲人、形成巨额的亏损的情况。

另外,煤炭行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职工冗员太多,历史包袱太重。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传统的劳工结构不合理,开采与管理没有实行有效分离。企业发展跟不上职工人数的增长。新建一个煤矿,要逐年招收许多农民工转为正式工人,工人在井下作业2-3年因种种理由要求在井面工作,井下又要通过招收新的农民工来补充缺员。这样2-3年就要招来一批新工人,必然使煤矿人满为患,根本谈不上效益和发展。

伊煤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彻底摒弃了传统煤炭行业的人力资源低效率做法,创造出了“管理”与“开采”分离的新方法。煤矿的管理需要一支技术有保证、专业有能力和富有效率的管理队伍。伊煤公司狠抓这支队伍的建设,使其技能素质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并打破常规的机构设置,以效率、效益为出发点,大量压缩行政人员,几个机构由一套人员兼任。党委办、行政办、股份公司董事会办的工作均由一套人员承担,2300人的公司,机关管理人员仅有80几人。对于“开采”队伍,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招聘,实行吨煤的工资费,其它一概不管,运用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实行全部大包大揽的管理体制,彻底解决了煤矿职工恶性膨胀的老大难问题。矿区除修建一些必要的管理区用房之外,一律不兴建职工宿舍、家属区和医院及子弟学校。管理队伍实行半月工作,半月休假轮岗工作制。家属区建在市区,统一规划,纳入城市统一管理和房改范围,使煤矿的小而全、大而全体制在伊煤公司不复存在。在伊煤公司新体制下生产出的原煤成本,比原来体制下生产出的原煤成本下降了40%。

人力资源和设备原材料的充分利用是伊煤公司取得骄人业绩的重要保障。伊煤集团公司在企业取得成就之后,在多领域进军时,没有头脑发胀,四面出击,乱上项目。更没有到其它企业看好的房地产、股市、汇市等方面进行投机,而是扎实地在地区优势上做文章,继续发现和挖掘当地的丰富的矿石资源,运用好优质的煤炭资源,使两者结合,重点发展优质水泥产业。

他们投资的年产100万吨的蒙西水泥厂于1997年建成投产,创下了中国水泥行业发展史上几个第一:吨水泥产量投资仅为同行业的60%,全国百万吨水泥厂投资最省;建设周期仅为同规模水泥厂建设时间的一半;出产的425、525号水泥含碱量全国最低,达到了国际质量标准;自投产以来,产销率一直保持100%。总投资4亿元的蒙西水泥厂,在5年内就能收回全部投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